一名优秀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必备的条件是什么?市政协委员杨勇笑着说:“我觉得是情怀和耐心。”
杨勇是细河区玉新街道新都社区党委副书记。他致力于解决辖区内的“堵心事”,也就成为了居民信服的“暖心人”。
“杨书记没架子、气场强,乐意操心,说话在理。有闹心事儿找他说说能顺气,有难事儿找他能解决”。还没推开“说事议事厅”的门,里面就传来了居民褒奖他的话语。
“我印象最深的纠纷,就是去年新都四季城小区‘8·29’火灾事故引发的民事纠纷。”杨勇谈到的这场纠纷,充满了生活“戏剧性”。当时因一户居民在楼内为电瓶车充电引发了火灾,殃及6户邻居。在善后处理中,当事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分歧,无法达成一致意见。他们争执不下,互不让步,从起初的口角即将演化成对簿公堂。
事情发生后,杨勇和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受灾居民,进行安抚和调解,还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。在几番电话沟通和分别面谈协商无果的情况下,杨勇等人决定“放大招”。9月6日,他们将双方当事人请到社区居民“说事议事厅”,面对面进行调解。通过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,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耐心劝慰,把赔偿款的细则和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一遍一遍加以解释,并劝说双方正当维权,化解了当事人的心结,最终双方达成一致,形成了书面调解协议。涉及到的6户居民在一周内全部完成赔偿协议签订,并陆续开始装修。至此,一场火灾引起的矛盾纠纷得到了解决。
“鼓不敲不响,话不说不明。”杨勇笑着“拆解”自己的“绝招”:“先听矛盾各方把自己的理儿说清楚,然后分析事情的是非曲直,做出判断,再换位思考,因势利导理顺好当事人的情绪,矛盾就能得到解决。”
政协“微协商”平台不仅在受理诉求、调处矛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,还为破解社区治理“老大难”问题寻得良策,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。
新都四季城小区15号楼、16号楼高层原本设有外部扶梯。由于多种原因,该扶梯投入使用四年后停摆。这一停就是十年,200多户居民长期通过步行梯上下楼,每次要走三层45级台阶。这45级台阶的不便成了杨勇的心病。2023年,杨勇为了让扶梯重新运行,与有关市区政协委员一起协调各方,召开了由市小区行业主管部门、小区业主委员会、物业公司负责人以及部分热心业主参加的协调会,共同商讨解决办法,最后确定由三方共同出资14万余元对扶梯进行维修。在扶梯维修的七个多月里,杨勇多次到现场,了解维修进度,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。扶梯恢复运行当天,居民们燃放鞭炮,送来锦旗,表达感激之情。
2024年春节期间,中林小区1号楼2单元西侧6户居民,因为下水管道堵塞返水产生纠纷。一楼住户关闭了自来水阀门,导致楼上居民十天未能正常用水,由此发生严重口角,互不相让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杨勇和社区网格员多次到该单元居民家中做工作,并找来专业人员帮助疏通管道,还联系物业公司用排污车对下水地沟进行排污,最终问题得以解决。杨勇解释说:“互相指责于事无补,疏通管道是关键。”他说的话确实在理。
杨勇认为,社区干部就是要通过个案问题的解决,引导居民依法维权、促进问题解决,构建邻里和睦的社区共同体,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
杨勇说:“社区工作很琐碎,也很辛苦。这就需要情怀和耐心。只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,肯定可以把事情做好。”
上一篇: 最美温商
下一篇: 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的守护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