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也知道楼道停放电瓶车是不允许的,但是哪里有停放的地方呢?”“像我们这种没车库的,电瓶车去哪里充电?”“小区电动车太多了,根本没地方停,更不要说充电了,甚至还有人把电动车电瓶拎回家充电,太危险了。”……这是近一段时间,在细河区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中清理花园社区楼道时听到的群众声音。
玉龙街道花园社区地处细河区商贸繁华地段,内有阜新市最大的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花园农贸市场,人流量大、商户多,电动车随意摆放、无固定充电地点。部分居民为防止电瓶被盗,会将电瓶拆下带到家中或者公共通道内充电。还有的居民为图方便,晚上将电线从窗台甩出至室外为电动车充电。这些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让细河区政协委员、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静寝食难安。她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,同时决定通过多元参与、协商共治方式推进智能充电桩的规范建设,为解决“停车难、充电难”问题按下“提速键”。
多措并举,破解“选址难”
花园社区党委充分利用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议事平台,采取 “实地走访+ 网上问卷”的方式,听取、收集、整理、归纳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,详细了解周边商户充电的需求想法。2024年3月6日上午,花园社区邀请市区政协委员、玉龙街道、区综合执法局、细河交警、供电公司、物业公司负责人、商户群众代表等召开协商议事会,共同出谋划策。
“集中充电桩地点设置在什么地方?既要考虑安全因素,又要方便小区所有骑行电动车的居民。”“充电桩安装后,收费是什么样的标准,会不会比自家的用电费用贵?”“后期怎么维护和管理,会不会有专人看管?”协商会一开始,居民代表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各自看法,与会人员就新建充电桩的点位选择、施工场地确定、充电价格标准、日后运营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。经过充分协商,大家就选址问题达成一致意见,在不损坏小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,优化机动车停放方式,实行人车分流,将地面原有的部分机动车停车位释放出来,改造成电动车停放区域。
想方设法,破解“安装难”
协商议事确定改造位置后,区政协领导和驻社区政协委员们联合区综合执法局、供电公司和物业公司共同制定了改造方案,明确责任分工,有序推进电动车停放区域改造事项。区综合执法局局长张建新承诺,在小区内加快布局一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,将其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机结合,与小区主体改造同步设计、同步施工,保证电力设施建设与小区负载扩容同步推进。供电公司陈明所长表示,为更好地鼓励电动车充电设施发展,科学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,与社区合力加快充电桩增容送电工作,对社区符合规划的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减少审批环节,加快办理各类前置手续,确保项目尽快落地。环雅物业公司经理李德富则表示,要通过微信群、宣传栏、广告牌等大力宣传充电桩站点建设相关事宜,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辖区商户们的意见建议,统筹规划总体布局,从根本上弥补小区内外充电桩建设滞后和配套不足的问题,避免产生“僵尸桩”。
统筹兼顾,破解“管理难”
社区充电桩建成后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也是协商议事会上的关注焦点。“小区物业应制定严格的电动车存放、充电管理规定,对电动车进行集中存放、集中管理,对电动车充电设施及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统一维护。”市政协委员单志忠建议。耿宏军委员及时补充,“要快速有效组织落实好协商成果,在最短时间内落地见效。”统筹考虑社区的供电、停车、消防等公用设施条件,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,协商议事会上最后达成共识:按照“试点先行、适时铺开、车桩相随、智能高效”的原则,前期先建8个小型电动车充电桩,今后再增补更多非机动车停车位;建好后由社区派专人看护,并发动网格员、志愿者等力量做好宣传,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,引导居民主动将电瓶车停放到停车点,杜绝消防通道堵塞造成的消防隐患,筑牢安全“防火墙”。
问题一个接一个顺利解决,“充电桩进社区”的推进速度超出预期。目前,花园市场南通道的电动车充电桩站点已经建设完成,居民可通过扫码支付进行充电,所需费用居民都能承受。“以前我的电动车没处停放,下雨天淋湿,充电扯飞线,不方便还有隐患。有了这个充电桩,再也不担心电动车的停放及充电了。”居民张师傅高兴地说。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群众的“关键小事”就是委员的“履职大事”